论《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关于亚文化群体特质的案例研究

2017 05 09 Review, Chinese_posts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现视研)是日本漫画界较早以御宅族群为主要角色进行创作的一部集研究性、介绍性、反思性为一体的亚文化漫画,并进行了动画化。这一特点在第一季表现尤为突出,以几乎每集一篇论文的方式,质性地探讨了ACG爱好者的诸多特点。本文以此为素材进行进一步发挥。

形成御宅族(Otaku)的先天因素

亚文化群体常面对的问题是,可不可能与普通人一样,能不能通过医学/心理治疗的方式改造为普通人。其中最明显的是同性恋群体,性取向可以通过后天来选择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是先天的,因此无法通过治疗来改变。那么,御宅族是否也是先天的呢? 宅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沉迷于某一种在家的爱好无法自拔,比如游戏、动漫。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世界空间,简单地可以称作二次元[^一般三次元指现实世界,然而,随着VR眼镜的普及,也许二次元扩展到三次元也未可知。]。二次元由屏幕、纸这种媒介组成。这样的空间与真实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一个人独立观看欣赏和沉迷;也可以与同样喜欢内容的其他人分享。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圈子、群体。 既然是这个族群起源于个人兴趣,那么其初始必定是和个人有关的特质。这种特质与个性、人格有关。《现视研》中列举了几种御宅族,擅长竞技游戏的高坂真琴、喜欢光头大叔的COSPLAY者大野加奈子、内敛羞涩又毒舌的斑目晴信、有些结巴的久我胖久我山光紀、天才COSPLAY服装制作者田中総市郎……他们的共同爱好是淘漫画和同人本。第一季中主要社团活动是观看和讨论《不平衡抽签》。同时,还有一位非宅人士——春日部咲。这位春日部恰好就对比出了宅与非宅的最大不同:非宅能同外界自然地交流、相处,而宅男宅女面对外界只会任其发生。 最能体现这点的是在废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平常御宅族在社团活动室内一起观看动漫,那里有他们收藏的手办、期刊、画册,可谓是最让他们珍视的地方。但是由于触发火灾,社团联合会决定废部,但除了春日部其他人都只是沉默。 所以,不善社交的内敛特质是形成御宅族的先天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漫画、游戏等娱乐行业为这类族群形成了一个天堂。所以,不同的的国家有不同关于他们的称呼,在日本叫御宅族,在美国叫Nerds。

御宅族与外界的互动

御宅族善于幻想。他们想象多于行动,尤其是在单独行动的时候。因此宅女形成了腐女,而宅男则形成了怯懦的形象。宅男的幻想,包括一般男性的某些幻想,亦包括对于漫画、动画形象的剧情幻想与编辑。特殊的是腐男的幻想,他们有的有同性倾向,但也有异性恋腐男的存在。宅女的幻想表现为CP(配对),既包括对于官方人物设定的额外幻想,也包括按照自己爱好进行的配对。早年间,BG(异性恋)配对更为主流,现在无视性别的配对讨论更为热烈。 除了幻想,御宅族与外界有限的互动形式就是工作了(如果有的话)。工作能力强的御宅,在步入社会后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宅自我。工作能力或者境遇没那么好的宅男宅女则存在自我丧失的风险。因此,对于宅而言,选择不太需要团队合作,偏技术性的工作是上上策。工作聚会中,有的宅表现为不懂敬酒、不会说话,有的宅表现为不懂拒绝、全盘接受。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气场弱。 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宅们与外界的交流多了一个社交媒体。他们的头像是某个动漫的主角,或是自己、他人绘制的二次元人物。他们发的多的是某某的同人本子又出来了,某某的新番又开始连载/播出。如果不是爱好圈子内的人,估计也搭不上话吧。甚至会让一些非宅直男误解:比如曾经某个写同学间的同人本的女生。

Comic fest —论展会与御宅族的自我意识

形成御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社会中娱乐产业的形成。会展是产业链中的一环。日本著名的会展是Comic Fest,中国有China Joy。实际上世界各地都有围绕漫画、游戏、动画而举行的展会。 以日本 Comic Fest 为例。《现视研》中曾多次涉及到。Comic Fest分为夏季和冬季,一年两次。动漫中出现的都是夏季展会。展会的两大主题是卖漫画书和 Cosplay 秀。其中有大公司出版的漫画本和小的同人爱好者、工作室出的小制作。「现视研」在第二季起以社团身份开始出同人绘本。其题材反应了不同制作者的基本爱好,第一本同人作品主要创作者是宅男,因此以《不平衡抽签》的H同人本为主题;到了第二本,创作者基本上都是腐女,因此出的是BL同人作品。他们的作品并未大量印刷,所以基本上按照自己的兴趣,其受众也是与自己口味一致的读者。 漫展的另一大方面是 Cosplay (简称Cos) 。「现视研」中大野是该社团 Cosplay 的主力,田中为其制作服饰。对于他们来说,Cosplay 不仅是穿上动漫角色的衣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表达出所饰角色的神韵和性格。这些都需要基于对漫画、对角色的深度理解。因此是需要时间来达到的活。Cosplay 里新晋流行的是伪娘的 Cosplay ,即男生反串女生。高坂和「现视研」二代目中的波户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自我另一种表达的「伪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另一个话题。而反串女性的 Cos ,除了扮演一个角色,也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开发。虽然大野认为 Cosplay 不是表现自己,但也不能否认反串性质的 Cosplay 何尝不是在性别角色(男/女)掩盖之下,表露不同的自我呢?

御宅族、伪娘与腐男

御宅族中派生出了许多次群体,类似于腐女、伪娘,甚至腐男。在《现视研》第二季中,高坂扮作伪娘来为 Comic Fest 同人本促销,成为《现视研》反串之始。伪娘因为外形类似女生,因而受到宅男欢迎,同时又是男生,所以宅女也会青睐。类似的,也有女生 Cos 男性角色,尽管同样受欢迎,但是却没有引起类似的反响。 另一方面,腐女虽然出位但是仍然能得到一般人的理解,因为其幻想或者CP的对象是男生。但腐男却少有人会理解,多半会目为性取向不同。腐男也许就和粉『拉拉』的女生,成为少数人中的少数人。《现视研》二代目中的波户是为一例。开始的时候,作为男生,喜欢学姐,也爱上了她画的BL同人本,受到他人非议,因此扮作女生,以求能过融入到腐女圈子。慢慢地,发现伪娘形态逐渐成为自己的第二人格,成为了一种享受。在这种人格中,可以与腐女一样拥有随意幻想与CP的权利与便利。因此,伪娘实际上不光造成了服饰的变化,而且心理乃至性格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御宅族的次生群体就这样逐渐地产生,而这些次生群体恐怕比御宅族本身生存更艰难吧。

外在形象与御宅族形象之改善

御宅族给人的形象就是整日沉迷于某项室内爱好,整个人也是邋遢的。但如果那个阿宅是一个外表帅气、阳光,一个符合大众审美的男生,故事是不是会不同呢? 《现视研》中一开始就引入了这个问题。主角之一高坂被设定为帅哥形象,平常行为举止完全看不出是御宅族。但是他除了外表,行为、个性和一般宅男没有区别。春日部是《现视研》中被设定为明星级的靓丽女生。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高坂,于是开始了倒追之路。拉他逛街、吃饭,想着晚上能一起度过,但是高坂惦记着游戏、画报发售,赶去抢购了并没有发觉这些。他们共处一室的时候,高坂也主要在玩游戏,没有管她。高坂并非不喜欢她,只是御宅族的那一些活动、不善交际改不了吧。但是由于高坂的外在形象,逐渐地,春日部也受到些许感染,对御宅族的印象没有原先那么差了。 所以一个族群的形象是会变的,受到群体成员具体的、个人的气质影响。在实际交往中,形象确实有改善的可能。颜即正义这个法则在哪都是适用的吧。因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也许阿宅们的形象会有改善的希望?